電商經營「有貨源」卻不了解「貨」本身?!

電商顧問擔心聽到的

現今透過網路做銷售並不難,就算沒有成立實體銷售據點,很多人會透過網路過過賣家的癮。有些企業在經營實體銷售多年後也跨足電商;或是原本主力經營B2B,跨到B2C,也會從電商開始。

想當賣家做生意者,多半會苦於沒有貨源。
「有貨源」是做起網路生意很好的起手式;但「有貨源」就無往不利了嗎?

身為顧問,當面對不同經營型態的電商個案諮詢診斷時問起為何要賣這類商品?
幾度聽到:因為剛好「有貨源」….。我有朋友可以拿到貨,就開始賣了….。公司本來就有這些貨…..。
但接著問:瞭解產品嗎?
出現面有難色、不好意思的神情回答:不瞭解/不是很瞭解/有一點瞭解/公司原本就有賣,都有產品資料…..。
想說先(都)放上網路再說…..。反正還有其他主業、實體通路。

嗯,「有貨源」居然成為擔心聽到的話。

有貨源就來賣的直覺思考看似沒有問題,但商業經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店家經營一段時間,看到銷售沒有起色,開始著急才驚覺,除了「有貨源」外,還有很多商業經營事項沒注意到。

這篇文章分享兩個基本要點,避免讓「有貨源」只開心一下子,卻很快進到銷售問題連連的苦惱中。

有貨源」卻對「貨」本身超不熟

銷售成功基本要件之一,對產品夠熟嗎?

很多企業會安排銷售人員教育訓練,無非就是希望接觸第一線的銷售人員熟悉產品,才能向顧客說明清楚產品特色與優勢。但這只是基本,除了正確無誤傳遞產品訊息外,針對顧客需求提供更多附加價值,才會帶來更樂觀的銷售狀況。

而電商網售,在沒有真人面售,能及時解答的情況下,資訊提供至關重要。即便自行研發產品,投入再高超的製程技術、厲害的成分、原料等生產出產品,都要將饒口的研發專業術語轉換成顧客聽得懂的語言,透過文案、圖片、影音傳遞給消費者。若對產品不熟悉,如何做好顧客溝通?
相對的,資訊揭露完整(這裡不探討網售資訊技巧),顧客看完資訊就下單,您都休息去了,產品繼續成交中。

除此之外,跟產品有關的市場分析、競品狀況夠瞭解嗎?甚至選擇的銷售平台是有利這類商品銷售嗎?
不是每種商品都適合在網路銷售,有些產品透過實體銷售會比較有贏面。且網售平台也有不同的定位與條件,通路策略是思考過的嗎?

●熟「貨」,才更能傳遞推薦的熱忱與專業度

產品百百種,起初對產品不熟悉也無妨。但以為”就這樣”放上網路,就有人買了?小心踩入電商銷售誤區。
顧客在實體門市還能親自試試,不合適馬上試別件。
萬一顧客有疑問,買衣服沒尺寸表?
留言問了卻回覆:這家供應商沒有提供尺寸表,請提供身高體重以便協助確認。

賣服飾沒尺寸表?要以身高體重對照(雖然這樣的參照不夠精準)卻要透過客服一問一答。倘若品項不多,賣量也少,人力又充足,每一款都這樣跟顧客確認或許尚可應付。但詢問量多呢?還能有效率地一一回覆嗎?
更透露出對此類商品不熟悉,專業度不足。更難以想像因尺寸問題的退貨率有多高了?!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對「貨」很熟悉,並洞察市場與瞭解通路狀況,不僅能提高選對品的機率,節省客服成本,降低顧客收到貨的落差感。

當顧客問得更細節,若還能抓到其在意的點,回覆內容將更能展現出專業度。例如:如果腳板偏寬,建議參考商場內OO系列。讓顧客省下忙著看AA跟YY系列產品資訊。

網購很方便,但還是有很多人不喜歡在這麼多產品中一項一項細看說明。

或是顧客問起跟其他家商品哪裡不一樣?能更具體回答。而不是回覆:我們的商品就是跟別家不一樣,你買了試看看就知道。

且當透過直播或影音,有真人說明推薦時,顧客隔著螢幕都會感受到滿滿熱忱,真心推薦好物給他。這道理跟實體商店銷售技巧很類似。
店家推薦說明是否讓顧客感到銷售人員也覺得這商品很讚,很適合,由衷推薦的渲染力是會影響消費者買單意願。(非不誠懇的態度或誇大不實的內容。)

甚至就算沒急需這項商品,也燃起了購買慾望。

結語:瞭「貨」指掌,開啟電商經營好的開始

「銷售」藏有很多學問。「有貨源」只是個開始,畢竟經營電商賣場,要留意的事項可多了。
商品都有有效期限,放久了是會舊會壞。有些供應商有進貨條件,還可能有屯貨或貨款周轉壓力。

因此,當「有貨源」想經營電商網售,務必務實看待整個經營結構。很多人知道「營運」跟「行銷」很重要,”產品”可是行銷4P的一環。千萬別跟「貨」不熟,不然不僅沒帶來好的開始,享受當賣家的樂趣,還帶來更多煩惱。


You’ll also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