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出現矛盾點?

長期協助品牌發展發現,很多企業即便事先規劃好「品牌定位」,店開了顧客上門了,嚐鮮期、蜜月期過後,業績下滑甚至低迷不振,仍沒察覺到品牌定位出現了矛盾點。
營收有問題不見得跟品牌定位有關,有可能來自外部因素。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品牌定位出問題卻沒察覺到,豈不是很可惜?
且有可能在制定品牌定位到成形過程中踩進誤區而不自知。

如何更審慎做好「品牌定位」,降低出現矛盾點?提醒以下四點基本方向:

一、個人喜好擺一邊,保持客觀

很多人對開店與經營品牌有美好的想像,迫不及待將腦海中滿滿創意、創新擺在消費者面前,甚至花時間找家飾佈置品。但別忘了,這是經營品牌,非私人收藏博物館。期待展示個人喜好之際,要顧及品牌定位,才能適切滿足目標族群,而不是自顧自嗨。想在自家門市分享,「影響不大」倒是還好,最擔心的是影響大了卻沒自覺。

品牌定位不僅僅只有空間氛圍的營造,涵蓋範圍很廣,「產品」亦是,到底是自己的偏好,還是目標受眾的需求?如果自己的偏好跟目標受眾的喜愛剛好一致,的確很棒。如果不是呢?

「客觀」面對、執行品牌定位,才是為顧客量身打造最棒的體驗。

二、營造高級感不一定要大秀高價配備

高價品牌為了營造符合價位的氛圍,期待給顧客相呼應的體驗,特地找高價家俱衛浴、裝飾器具等無可厚非。但千萬別為了高級而高級,要以顧客的角度思考。
高級感、美觀、富設計感外,對顧客實用嗎?還是只滿足甫開幕大作文章的噱頭罷了,久了,顧客冷感外也難以體會到品牌的美意。

營造高級感有很多方式,透過觀摩範例、請教專業設計師,多詢問多瞭解做功課都行。
願意投資高檔品牌用品來匹配自家的高級感,也是消費者之福。倘若還能讓消費者感到實用,有附加價值,才會是雙贏的品牌加乘。否則,添購前可再想想。

三、刻在心底的名字是甚麼感受?品牌定位起了關鍵引導

能在一分鐘內向顧客介紹品牌嗎?
無論是闡述品牌名、品牌故事、源由、裝潢設計、產品內容、服務特色……等。

尤其品牌核心關鍵-「產品」,最容易在消費者到店光顧前,甚至前一分鐘在店外徘徊,看著門外招牌名稱、門貼公告、活動海報、戶外造景或菜單後再踏進來,已經在消費者腦海逐步堆起想像城堡。

因此,消費者體驗後,跟品牌定位是否有呼應,夠精準?是WOW驚喜讚嘆連連?還是咦?疑惑重重呢?
落差感一旦過大,伴隨而來的失落感將會更大。
這已經不是有沒有特色的問題,品牌成型後的樣貌出現落差過大影響消費者產生疑惑與失望,有可能在基本品牌定位就有問題。
案例像是:主打百元商品店,逛了之後多半都超出價格,不但影響顧客再也不來,也會傳播負面口碑。名稱是OO湯品店,湯品品項不多,也沒驚艷產品,倒是較多麵食,光品牌名或副品牌名可能就需要調整。

尤其網路時代,很多人會搜尋官網、自媒體先瞭解品牌。因此,網路上的官方資訊,包括品牌介紹、特色說明、產品介紹等都已經在引導消費者的想像。從網路到實體門市體驗,整體品牌脈絡若更能符合品牌定位,讓消費者感到滿足外,才可能繼續堆疊價值感、驚豔感,大大提升他們的記憶點,成為刻在顧客心底的名字。

品牌定位從規劃到成形做得好,透過具象的文案、圖像、影音、符號、標誌、聲音、燈光、味道、質地等跟消費者溝通,消費者是瞬間五感全開全面感受的。
甚至,他們也能在一分鐘內向其他人說明推薦品牌。

四、市場持續變動,多久沒做品牌檢視?

消費體驗是一連串的「整體」感受。
即便品牌定位從規劃到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當品牌經營一段時間,營收也尚可,甚至亮眼,難道就沒有品牌定位的事嗎?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
別忘了,持續變動的市場環境影響品牌發展是一直存在。人手足夠的企業可制定定期品牌檢視,派員把關品牌整體狀況;中小企業若人手不足,在平時的專案推動就能不定期檢視,監控產品滿意度、顧客回饋、營收來客數據、客服處理案件、網路輿情……等。才能給出相對應的滾動式調整,永續經營。

例如:展下一家店時,品牌重新定位(rebranding)或微調,期待跟第一家店不同面貌但也不要太跳tone,是否讓設計師充分瞭解品牌定位與品牌元素,好讓其在揮灑創意創新時仍顧及品牌定位。新品上市前的新品研發企劃再次從質量化分析,檢視產品是否符合品牌定位?還是偏了。品牌年度計畫亦是體檢品牌定位的大好機會,來年需要校正嗎?

能有定期的檢視制度會更佳,也可提醒同仁重視品牌經營管理。

總結

懷抱品牌夢時,別忽略「品牌定位」是一項務實,對企業或品牌發展幫助甚大的任務。它不只是開展品牌前的重要作業,還有實踐過程的多方思慮。

這些年常聽到這句話: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拉近夢想與現實的距離,仰賴務實的品牌管理經營之道。
p.s.電商亦適用

「品牌定位」可以是品牌開展的起手式,更是品牌開始經營之後的日常事。

by有一天

You’ll also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