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拚出電商創新

短時間拚出海外亮眼成績

瞭解大陸電商產業對「拼多多」應不陌生,自拼多多2022年9月跨海發展,年底就傳捷報,其Temu電商App在美國下載量排名第一,銷售額再創高峰,勝利的一仗在電商圈又炸鍋了。

過往常聽到”貓狗”(天貓、京東)大戰,沒想到這個突圍者成功跨出海外第一步。

去年常聽友人滔滔不絕講起淘寶有多便宜都上淘寶買貨。年底再聊時,說換到拼多多買,更便宜。連在台大陸人都趕上這股熱潮。

目前拼多多的金流對台灣買家不方便,因此很多人對它仍陌生。

相較實體零售店,電商被稱為”創新”;但時至今日,電商圈也出現了”傳統”來區隔。

網購到團購,B2C到C2C到拼多多的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創辦人受訪時被問到電商到了下半場該如何突圍時?

回應認為沒有所謂的下半場,創新模式仍持續出現。

理工背景,曾在google工作過的創辦人擁有堅強技術背景,在學時就因解決大咖網友問題而影響後來人生。→https://new.qq.com/rain/a/20210708A0503M00 (僅供參考)

讓我想起曾在規劃電商行銷時,因技術無法呈現更靈活的行銷模式感到懊惱。

科技能幫助人類突破更多框架與限制,拼多多有堅強技術背景,AI更是創辦人所學,加上跳出框架的商業思維,創新就此產生。

以下淺談對拼多多的看法:

從人性出發,社交+電商

很多人對「拼」的概念跟團購很像,但創辦者曾說明其差別在於跟一群不認識的人拼團,感受跟拉熟人團購不同。

拼多多從微信拼單購買模式開始,在大陸流量平台微信加持下,加上「拼」與「分享」概念,很多人都在找人拼團”砍一下”(砍價)。而2015年微信春晚搖一搖搶紅包盛況,促使電子錢包導回微信上使用。讓當時的拚多多在人流跟錢流都受益。

拼多多的介面跟蝦皮、淘寶相似,買家熟悉操作下,往往「拼」更多。

瞭解各平台,換個角度思考

瞭解當前各式平台,包括FB、google,抖音等商業模式,並從中看到成功元素啟發思維。

從「人找貨」到「貨找人」思維是很有趣的轉換,加上人類的分享慾,最終拼到一群人把貨帶走。

嘗試著從其他角度或改個方向,甚至倒過來思考,可能靈感就來了。

整體整合 非單一面向

很多企業往往只看到單一面向,忽略資源整合。拼多多前的拼好貨就有供應鏈整合策略。整體資源整合是企業的商業秘密,不像前台顯而易見的大撒券或行銷廣告模式。

但成功的商業模式,往往非只單一面向促成,或改個行銷方式就能反轉。

尤其當資訊越來越透明,網路資料隨手可查之下,

整體資源整合成了企業一較高下的秘密武器

by 有一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不只有複製

今日電商基礎設施,金流物流串聯技術都很完善了。但也常看到,當某種商業模式很夯,很多人一窩蜂跟進,往往只有複製,缺少創新元素。因此當還是小蝦米時就難以力抗大鯨魚,導致快速收攤。

電商已過了最初消費模式還不習慣的艱難時刻,現在電商巨人也好幾個,但拼多多的出現,卻藏有創新因子,激起幾個電商巨擘都精神起來,全神貫注它的發展,包括美國亞馬遜也不得不留意。

難得的是,理工背景的創辦人提到將AI運用在電商時提醒科技運用不能趕時髦,要能務實發揮流通效率跟消費者效益。

但AI助力讓拼多多大撒券補貼策略發揮精準行銷。

人人都愛實惠 傳播鏈就此擴散

很多人提到拼多多能快速取得市占原因之一是市場定位明確,找到缺口。大陸積極發展下,即便有錢人越來越多,但仍有2、3線城市與廣大的中產階級。即便一線城市仍有很多人希望買到經濟實惠的物品。

再則,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農物產很多,有能力將更多廠家串起滿足實惠承諾。

很多人都去過10元商店。物價上漲後,台灣目前也有20元、39元商店,不外乎賣些民生消耗品,人潮照樣很多不是嗎?

常聽聞婆媽們上菜市場買菜、買商品殺價,但很少聽到”婆媽網購”,但這個名詞在拼多多出現後看到(大陸講大媽網購)。

使用微信者並非都高消費族群,還有喜歡上市場殺價採購的大媽們。拜微信流量紅利之賜將各層級大眾帶入拼多多,大媽的購買力原就不容小覷,因此,成立3年有1億商家與3億用戶所帶來的驚人營收可想而知。

當電商基礎完善,人人熟用電子錢包,人手一機有微信時。「實惠」也讓農村與各地大媽「拼」起來,分享邀拼團也有了社交話題,無形中擴大傳播鏈。

拿支手機就可拼單邀人砍價比去實體店卻不知找誰拼單向老闆殺價有趣。於是,傳播鏈一開啟勢不可擋。

也有資料顯示,拼多多的獲客成本較其他電商平台低。微信果真是神隊友。

實惠就是一個品牌,人人都愛

by有一天

適當時機投入廣告連結情感

拼多多多次獲得天使資金,還有騰訊這個大股東。資金幾輪挹注後,也在知名電視節目:中餐廳、爸爸去哪兒、快樂大本營等都投入冠名廣告,曝光量大增。

適當的廣告曝光是需要的,建立情感連結讓用戶、店家更具信心,力邀拼團時還能說:這平台有廣告,你看你看在這……。也擴張募集新用戶的張力。

廣告費在財務報表中是費用,但對品牌永續經營來看卻是投資。

by 有一天

技術助攻精準行銷與關係顛覆

很多人質疑拼多多補貼超多優惠換轉換率,根本是賠本。

補貼策略是剛起步電商常用手法,引起質疑也不奇怪,也有人認為反正有富爸爸股東撐腰,才豪氣撒券搞補貼。

但別忘了,具理工背景的創辦者用AI演算分析,以貨找人的概念,讓補貼更精準,就不見得是亂撒優惠。

因此,大玩行銷策略前是否有優勢技術輔助找到精準TA,把錢花在刀口上。

AI人工智能對精準行銷的助益是個人最感興趣的環節。

by有一天

就拼多多的C2M模式看來,消費者跟廠家的關係就不盡然是買賣關係,而可以是合作夥伴關係。廠家商品品質好、交貨便捷,買家拼團還能享優惠,多介紹顧客向廠家下單,這很類似長期合作的概念。

前提是有技術分析輔以更精準瞭解彼此。

遊戲樂趣 獎勵也顛覆了

拼多多曾提到Costco+Disney的概念。

我想待過線上遊戲公司的創辦人瞭解線上遊戲帶給人們樂趣後也帶入收益。因此,無論是社交+電商或Costco+Disney概念,都貫穿創辦理念。

平台上也有小遊戲,其中「免費領水果」透過澆水給予回饋,獎勵有真實能吃的水果。遊戲概念是不是很像FB早期吸引用戶的開心農場。當時很多人努力澆水灌溉種菜,但獎賞只有肥料、種子繼續種,並沒有真水果可嚐嚐。

實力很重要 在學就能養成

創辦者擁有技術實力並在學就能解決他人問題,因此發跡過程中,個人認為不盡然都靠運氣,實力也很重要。

要獲得天使資金也非只看商業模式,創辦者的實力與特質也是其一。很多人認為拼多多有賴雄厚的資金團隊讓他快速成長,的確,電商很燒錢,尤其初期投入。但不如想想創辦者如何運用自己的實力帶來機會,吸引資金到來。

能運用本身專業解決問題就是創造好機會的開始

by有一天

但拼多多的負面訊息也不少,包括電商大忌假貨事件,員工過勞等。因此,供應鏈串聯是否能和廠家創造雙贏。技術創新需要更多腦力人才投入,擴大成長並永續經營,企業管理也是很大的考驗。

身為買家,講究實惠之際別「拼」過頭,忘了正事。目前提到拼多多的都盛讚很便宜,而拼團概念已經設定好,想買按下去就可以了,不用花太多時間。

創辦者已於2020年卸任交棒,改其他職涯方向。拼多多持續火紅之際,拭目以待後續發展。

※個人跟該企業沒任何關係,以從事電商產業多年經驗與觀察撰寫本文。
圖片來源:拼多多官網與App


You’ll also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