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電商停業!電商經營的反思

電商洗牌更迭已非奇聞

在品牌行銷、電商領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看到有新者突圍、有資深者再創新,也有撐不過結束營業。

近日有生鮮電商謝幕,引起討論。但對於電商產業的起伏已不會有震驚感,畢竟他已經是產業之一,企業經營原本就不容易,電商排名更是洗牌多次了。

很多人踏入電商以為不用找實體店面地段、省店租、省門市人員成本;有車隊或跟線上平台合作,也不用做品牌,或直接進駐電商通路平台即能期待財源滾滾……,但真的是如此嗎?

分享幾項思考點

1.留意一連串的管理與成本結構

在教授電商課程中,會跟學員討論電商的優勢;更會提醒不要因此忽略電商有其他成本。以近日討論高的生鮮電商,其運送為了顧及新鮮到府,光冷藏、冷凍保鮮就比常溫運送要付出更多成本。前端介面也可能因設計不良,導致體驗流程大打折扣或運費計算出現問題,導致光調整修改就得要耗費時間。不要懷疑,實務上就是會發生,得找到對的團隊處理前後台機制給出良好體驗流程。

自組車隊一定會計算運送效率(一天幾趟才符合成本、符合體驗價值)。還有人力招募、流動率,以及顧及運送品質等。若跟區域性快遞業者聊過,就會發現運送管理就會耗掉不少的金錢跟時間成本,更何況有溫度時效保鮮的生鮮。

倘若要達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面臨到跨縣市、全國性更大的分倉分流作業的管理成本,需要挹注更多預算。沒有雄厚財力支撐的電商就會頭痛了。

2.服務滿點之客製化的反思

很多生鮮電商會提供「客製化」服務,這是消費者福音。但不要忽略企業經營在每提供一項服務都會有相對應的成本。例如蔬菜箱,無論是葉菜類或根莖類,青菜蘿蔔跟人的成長一樣,會長出各自的樣貌;也有生命週期,從頭好健壯到萎了的狀態。

即便實體菜市場都會看到婆媽們花時間挑來看去,而客製化服務除了滿足顧客期待收到哪些產品外;選樣細節就得言明在先,說明清楚客觀”眼光”仍是精挑細選過的,不然就容易有接不完的顧客電話。

其他營運成本可討論的就更多。

3.行銷的選擇是多此一舉還是加分項

此外,做生意難免會想做行銷,不只有生鮮電商,但倘若光營運成本就過高時,勢必會排擠行銷預算。

數位時代,行銷方式更多元,考驗行銷人功力。前陣子聽聞鎮上某間水果行,顧客買水果時,年長的老闆熱情邀約加入群組並提醒新的服務模式,例如送貨到府等。老闆說:沒辦法,他們發現客人都快要被在地團購網搶光了,於是能做的就來做了。

這是行銷的一部份嗎?是的。

有上過我的品牌行銷課的學員都知道,行銷不只是行銷單位的事。企業要達行銷目標,即便是水果行,老闆、每個單位都是達行銷目標的一份子。因此,老字號水果行開始投入數位服務,對從事行銷、身為行銷顧問也教授行銷課程的我是樂觀其成。

這是在地鄉鎮老字號水果行的煩惱。別忘了網路帶來的世界是平的,無疆界。當消費者到amazon、淘寶消費也輕而易舉時,競爭者、外部市場的影響因素更不能忽略。

更不要迷失在電商會全然取代了實體。人畢竟是有溫度的,情感連結是很複雜的,上菜市場買菜的人們難道只因為新鮮,能親眼所見商品品質而已?想曬曬太陽,想動動腳走走,想跟人說說話又沒壓力,想擺脫整天束縛在家能有個自由時光的家庭主婦……。親自走一趟菜市場看看吧。

4.「整體」目標思維

企業經營本就不易,更牽涉到主事者的想法,有的希望要邁向IPO,那麼就要做出規模經濟。有的只想穩穩當當賺個全家老小溫飽外有個自己事業窩就好。這並沒有好或不好。

最難為的是倘若有太多面向皆難以達成當初設想的定位,無論是資金、人力、管理、滿足顧客需求……等,中途調整營運策略或直接謝幕是有可能的,也比無預警歇業來的好。

讓我想起一開始仿Amazon網站架構的博客來從賣書到古典音樂到今日琳瑯滿目商品的電商平台,而當時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Portal)是Yahoo、蕃薯藤。當年的博客來也曾猶豫其定位要朝向入口網站(Portal)或電商,後來選擇後者。

現在的電商模式更多元了,除了B2C、還有C2C,即便一開始就定位電商,但數位科技造就各式多樣化平台,有更多可運用的工具,因此,會有更細的區隔定位,但並不代表競爭對手也因此被區隔得更細窄;倘若還有實體店鋪,連實虛整合都要考慮進去,才更能達到企業「整體」目標。

很多人不瞭解「定位」的意義。經營一開始沒有定位沒關係,但要永續經營就要留意。因為

「定位」的關鍵在於我想成為誰?而我要如何完備這些條件?

by 有一天

達標的完備過程中,就要有所因應跟調整,這就是企業經營必會面對實打實戰的考驗。

5.評估運用數位到經營面的優劣勢

電商已是百業之一,就跟傳統產業、科技業等各產業般,不會沒有成本考量,也會面臨經營發展的問題,更會有新的競爭者進入爭搶市場大餅。當又有電商下台一鞠躬引起熱烈討論之際,不用太過驚訝。

不妨想想數位科技為消費群帶來便利、創意創新等優點外;帶給您所經營的企業有哪些優、劣勢,您所設想的定位為何?才能在不希望被數位洪流淘汰下並提供顧客更多元的數位服務時也平衡經營模式。

→延伸閱讀:電商行銷之這些年我們常聽到的「平台」


You’ll also love